10月22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信息工程学院协同配合,30余名师生代表走出校园,赴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烈士陵园及赤壁羊楼洞古街等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将理论课堂搬进红色现场,让信仰教育浸润青春心灵。
当日清晨,载着同学们的大巴车缓缓驶离校园,也拉开了本次实践教学的序幕。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理论讲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的讲解员兼导游熊导引领大家开启了一天的旅程,她用生动鲜活的故事代替枯燥的文字,把课本中“沉睡”的历史转化为有温度、有细节的记忆。从革命先辈的热血抗争到地方发展的时代变迁,一个个片段式的讲述如钥匙般打开了学子们的历史认知,也让大家对即将抵达的红色地标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在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遗址,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所有学生自发放缓了脚步。“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浸染着先烈的鲜血。”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文霞老师以遗址史实为脉络,现场讲授了一堂微党课,她将先烈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相结合,动情阐释“国泰民安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人用生命托举”的深刻内涵。这份感动与震撼,悄然化作了青年一代对“责任”二字的深刻理解。随后在配套纪念馆内,泛黄的革命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定格历史的黑白照片,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惨案、无数革命志士慷慨赴死的悲壮场




离开惨案丛葬坑,师生们来到烈士陵园,向长眠于此的抗美援朝英烈致敬。松柏苍翠间,纪念碑上的红色字体在太阳的照射下尤为鲜艳。雄壮的国歌奏响,同学们昂首肃立,歌声里满是对英烈的缅怀;学生代表手捧花篮,缓步走向纪念碑,轻轻整理缎带,以最庄重的姿态表达后辈的崇敬;三分钟默哀时刻,风过林梢的轻响仿佛是英烈的回应,让现场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对历史的追思中。“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举起的右拳、铿锵的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更深深镌刻进每一位同学的心底。随后,师生们走进陵园内部,在烈士们的碑前鞠躬以表敬意,其中最小的战士覃汉坤才18岁就壮烈牺牲了。同学们在纪念馆里看着当年的故事,体悟到战士们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保家卫国”背后最纯粹的赤子之心。


午后的阳光柔和了历史的沉重,同学们的队伍来到赤壁羊楼洞古街,在青石板路的烟火气中探寻文化根脉的传承。斑驳的砖墙记录着“砖茶之乡”的百年繁华,老字号店铺的木门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茶马古道上的商贸传奇。走进青砖茶博物馆,从采茶制茶的老工具到不同年代的茶包装、茶商文书,各朝代茶具,完整呈现了青砖茶从地方特产到连接中外的发展历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是信仰的脊梁,传统文化是根脉的滋养,二者交织共生,才构成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完整记忆。
实践的尾声是大巴车踏上返程路,一天的“行走”虽已结束,但思政教育的力量才刚刚开始生长。这堂没有黑板的思政课,让历史住进了心里。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思政教学形式,依托地方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载体,让“行走的思政课”走得更实、更活,引导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将信仰的种子转化为成长路上的力量,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一审:郑重
二审:张武洪
三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