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心理阵线力量,提升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能力,信息工程学院于3月12日举办“心理助人技能与危机识别”专题培训会。培训主要面向2024级各班心理委员,心理专干张梦玲老师主讲。

信任、支持与引导:心理助人的三大核心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心理委员需要掌握倾听、共情和引导三项关键技能。张梦玲老师强调,要通过专注于倾听因学业压力而心境困扰学生的心声、对失恋同学表达理解等措施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建立信任关系,推动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心理疏导时应严格遵循“中立客观、保护隐私、及时转介”原则。遇到严重心理问题时,应及时联系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确保得到专业帮助。
从预警到行动:守护生命的心理危机干预
在谈到如何识别和应对心理危机时,张梦玲老师明确了“早发现、早干预”的策略。心理委员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情绪突变、行为异常以及消极语言表达这些信号,一旦发现,应立即启动包括紧急联络、陪伴支持和专业转介三步应急流程。对于出现自伤行为时,要第一时间通知教师并将学生送医;在危机初期,通过倾听稳定情绪,并与心理咨询师合作制定长期干预计划,形成有效闭环管理。
数字赋能:便捷高效的心理健康反馈机制
为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效率,张梦玲老师强调心理委员要利用好“咸职通”观察反馈平台。例如,当宿舍信息员发现室友因为经济困难而感到焦虑甚至哭泣时,可以迅速上报,助力心理中心准确评估情况并及时介入,实现快速响应和全程跟踪。
次培训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及工具应用,全面提升了心理委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学院表示,将继续优化“培训-实践-督导”体系,深化宿舍、班级、院部与学校之间的四级联动,构建一个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张梦玲
审核:张武洪